2013年3月8日星期五

艾未未不是旗帜

艾未未不是旗帜
 
    --顾晓军主义:改变中国·之一千三百零零
 
 
  2011-11-25,我发表了《也说艾未未的失策》。文章,很寂寞--没有一家媒体用,只能在我少得可怜的几个博客中展示;而且,平时常跟帖的网友也不跟帖了,大概是吃不准。
 
  只有一处博客上,有台州倔老头、就艾未未该不该“告”,与我有过几个回合;且,他以为:“作为一个有勇气裸身的艺术家,我想艾是不屑于此吧?”
 
  通过他的话,我感觉到:国人又要造神了(中国人精于此道)。
 
  其实,在艾未未没有“失踪”前、在推特上,艾未未就早被广大推友尊之为“艾神”了。
 
  在同一博客的《让海风吹热中国内陆的大地》后,有网友唏绮道:“落实常识,避免好高骛远,扎扎实实动起来,是避免暴力清算的唯一。需要有承担民族未来的勇气,而不是患​得患失权利计算,但党文化下的权利分赃,和平过度的先例又太不乐观。现实中国很恐怖,是每一个权利者恐惧着,互动的极端在艾未未和司马南,孔庆东的形式呈现,民众被代表的​侮辱长期化,节点不会很远。”
 
  其实,他说得真的很好,但,我却想到了:艾未未不是旗帜--
 
  说实在,艾未未只是一个热心帮助他人维权的人、一个这一方面的社会典型。(为此,艾未未被失踪81天;从而自己也存在了维权的问题,应该要求国家赔偿。若事至自己、就​不做,又怎么能让人信服--他帮别人维权的诚意、不是一种行为艺术呢?)
 
  艾未未不是旗帜,其二:他没有足够的思想与论述。艺术作品,不是逻辑,是形象思维。
 
  网上有“艾未未语录”,所针对的问题是尖锐的,其语言也是犀利的。但,这些并不涉及到对“民主、自由、人权、法治……”等普世价值观的核心的论述,没有形成思想理论。​
 
  把没有系统思想理论的人,当旗帜是有教训的。迄今很多追求民主的人,仍把鲁迅当旗帜。其实鲁迅的“经典”,就是“改造国民的劣根性”。而此,本身就是反民主、是帮助社​会主义改造人们思想的。所以一谈到中国至今没有实现民主,很多人把问题归结为老百姓愚昧。这就是鲁迅思维。
 
  近年,有人又把韩寒捧为青年的偶像、旗帜。结果,韩寒的一句“谈体制--认为不重要”,把如何追求民主推到了云里雾里。韩寒的一句“你是否像鞭炮一样一点就着?一点就​着的下场就是炮灰”,又卸载了当代青年的血性。
 
  所以,我以为:艾未未(包括陈光诚、王荔蕻)等,都不是旗帜,不能被误作为旗帜。尽管,他们都是热心帮助他人维权的优秀典型,但不是思想旗帜。为了中国民主大业,切不​可感情用事、自乱阵脚。
 
  那么,中国民主思想的旗帜,应该是什么样的呢?顾晓军、刘晓波这样的(尽管,刘晓波有“我没有敌人”、“中国需要被殖民300年”等硬伤,但,他确实是曾经的思想旗帜​)。
 
  刘晓波,当前最大的困苦,是没有办法了解到现实的中国社会、没有办法了解每一天都在发生着的变化……估计,中共不会让他知道。这就等于废了他。
 
  顾晓军,能够了解到,也能产生出相应的思想与理论,但,被中共封杀着(包括一些外媒,也参与了封堵)。严格地说:思想者,不等于就是传播者。为中国的老百姓摆脱专制、​为中国的民主事业,为全世界的普世价值……我已经尽力了,我问心无愧。
 
  艾未未,现今应该做的--是推动--用自己的影响力,让自己能够影响到的人,在第一时刻、知道--中国民主思想的最新成果(包括一些海外学者的最新思想成果),而不是​、也不该是吸引粉丝们转着自己转。是不是这样?
 
  为何这里没有点出海外学者呢?最近,陈子河针对程江河有论战:跑到国外的人为何不配在国内谈民主?我以为:海外学者与坚持本土抗争的人,还是有区别的。但,决不是“不​配”,没有人可以剥夺。
 
  就如同维权典型与思想旗帜的区别一样--思想旗帜,不等于将来的“官”;思想能力,更不等于行政管理能力。
 
  今,就说这些吧--艾未未不是旗帜!
 
 
              顾晓军 2011-11-27 于南京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